五官中郎将在现代相当于什么职位 五官中郎将与现代官职之比较 五官中郎将文学掾

五官中郎将,是古代官职名称,起源于西汉并沿袭秦制。其主要责任包括守卫宫殿、担任车骑护卫,有时还参与军事行动,并协助光禄勋负责选拔郎官。在汉末虽然三署郎的体制不再存在,但五官中郎将的职位并未被废除。关于”五官”的具体含义,有见解认为可能指的是议郎、侍郎、中郎、郎中和外郎等官职。至于中郎将,其最初是禁军统领,后来拓展为地方统兵将领,最终甚至沦为虚衔。

在汉代,中央军武官的高质量级别分为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设,因此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其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在汉末至三国时期,中郎将的历史地位和责任有所变化。

中郎将在安宁时期是一种非常高质量的职位,只有少数人能担任,如董卓。在东汉后期和军阀割据时期,中郎将的地位更加重要,如周瑜、诸葛亮等人都是从这一职位起步。到了三国时期,由于将军的普及化,中郎将的地位逐渐降低,不再担任军队统领。

古代的中郎将相当于现在的某种高质量军事官员,其具体级别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来看。在汉朝,中郎将的级别相当于现代的少将或准将、大校。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将军的大量涌现,中郎将的地位逐渐降低,成为了中级将领的职位。

扩展来说,汉朝的军事编制包括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等,而中郎将则是其中的一种高质量官职。汉朝的军事制度还包括各种将军的职位,如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四征将军等。这些职位的地位和责任都有所不同,反映了汉朝丰富的军事体系和复杂的官职结构。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可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或咨询历史专家获取更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