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豆角细菌性疫病图片 菌丝长豆角 豆角细菌性叶枯病图片长豆角菌核病是一种针对豇豆发作的真菌型病害,其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属于子囊菌亚门。下面内容是关于长豆角菌核病的详细信息和防治技巧:症状病株基部呈灰白色,导致全株枯萎。剖开病茎可见鼠粪状菌核。荚染病初呈水渍状后逐渐变成灰白色,有的长出黑色菌核。病原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在土壤中或长豆角田里病残体上或混在堆肥及种子上越冬。越冬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成熟后,将囊中孢子射出,随风传播。防治技巧田间管理:改善排水条件,减少湿度,避免过密种植。药剂喷洒:可以使用腐霉利、菌核净、咪鲜胺+苯醚甲环唑、乙蒜素等配合聚田金叶面喷施,连续使用2-3次。影响该病在较冷凉潮湿条件下发生,适温5~20℃,15℃最适,子囊孢子0~35℃均可萌发,以5~10℃最有利。菌丝在0~30℃能生长,20℃最适,菌核形成的温度与菌丝生长要求的温度一致,菌核50℃经5分钟致死。建议在种植长豆角时,应注意田间管理,保持适当的湿度和通风,减少病害的发生。定期使用药剂喷洒,特别是在开花结荚阶段,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菌核病的发生。希望以上信息对无论兄弟们有所帮助。 笔者 知识 2025 年 5 月 11 日 3:30 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