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平坝肖家村盛产灰鹅,助力乡村振兴与致富梦

肖家村的灰鹅之乡

贵州平坝肖家村,这个被誉为“灰鹅之乡”的地方,近年来因其独特的养殖模式而非常被认可。初秋时节,当你走进这个村子时,会看到一群灰鹅在水田中畅游,画面美如画卷。这些灰鹅不仅填满了村民的餐桌,更是成为他们致富的有力助推器。那么,肖家村的灰鹅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村社合作,实现养殖规模化

传统上,肖家村的灰鹅养殖主要是由一些小农户分散进行,虽然大家都想养鹅,但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产量和收益都难以保证。怎么办呢?2017年,肖家村成立了“村社一体”合作社,这一举措改变了以往的困境。通过充分利用村民的资源,吸引外部资金和技术支持,肖家村的养鹅规模迅速扩大。村支书胡克贵表示:“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决定利用水田进行灰鹅养殖,如今的养殖基地已经进步到60余亩。”

扩大产值,带动村民富裕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灰鹅的产值也在不断攀升。2018年,合作社的灰鹅销售额突破了7万元,这令全村人倍感振奋。2019年,销售额更是高达20万元,村民们每户获得了分红,而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增强。如今,肖家村的灰鹅已经成为各地客商争相购买的美味,村民们的收入来源也越来越多。那么,怎样解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呢?

推动技术革新,实现可持续进步

面对灰鹅市场的供不应求,肖家村并没有止步不前。2020年,村里运用中央的专项扶贫资金,建立了新的灰鹅养殖基地。这不仅能进步种鹅的存活率,还增加了鹅苗的孵化数量。胡克贵告诉我们:“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种鹅产蛋和鹅苗孵化,促进销售和养殖效益的双赢。”目前,额外的养殖基地使得灰鹅的产值预计可以达到80万元。

乡村振兴,掘金新路径

如今,肖家村的成功故事不仅仅是养殖灰鹅这么简单,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体现。在村干部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肖家村正逐步实现从“零产业村”到“灰鹅养殖基地”的华丽转身。灰鹅养殖不仅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职业,也让乡村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

看着这群栖息在宁静水田中的灰鹅,你是否也想亲自来体验一番?肖家村的灰鹅养殖,不仅是一种经济模式的探索,更是一种乡村生活的美好见证。随着合作社的不断进步,未来的肖家村,将会一个更加富裕、和谐美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