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鲟正式宣告灭绝引发关注
2021年7月,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冲上热搜——全球天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长江白鲟灭绝。这个消息让无数网友感到震惊和惋惜,也让”2021宣布灭绝的动物”成为环保领域的热门话题。白鲟这个在地球上存活了1.5亿年的古老物种,最终没能挺过21世纪的人类活动影响。
为什么一个存在了这么久的物种会突然灭绝?其实这并不是”突然”,而是人类长期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结局。据专家介绍,白鲟可能早在2005-2010年间就已经灭绝,甚至1993年就已经功能性灭绝。由此可见,我们失去这个物种已经很久了,只是现在才正式确认而已。
长江生态体系的严重警示
白鲟的灭绝不是孤立事件,它折射出整个长江生态体系的恶化情形。与白鲟同属长江旗舰物种的长江鲟也被宣布野外灭绝,中华鲟则仍处于极危情形。这些”2021宣布灭绝的动物”相关消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淡水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
造成鲟鱼类灭绝的主要缘故包括:水坝建设阻断了洄游路线、非法捕捞屡禁不止、采砂活动破坏产卵场、水污染加剧等。特别是葛洲坝的修建,直接切断了白鲟的繁殖通道。专家危起伟痛心地说:”等我们有能力去了解和帮助它时,它却再没有出现了。”这句话道出了几许环保职业者的无奈。
保护行动与未来希望
虽然白鲟已经永远离我们而去,但针对其他濒危鲟鱼的保护职业仍在继续。值得欣慰的是,《长江保护法》已经实施,十年禁渔规划全面推行,武汉中华鲟保护中心也已成立。这些措施让我们看到了扭转长江生态恶化的希望。
对于中华鲟的保护,专家提出了三个层次的目标:最低目标是维持人工种群不灭绝;中等目标是恢复天然种群;最高目标是全面恢复栖息地生态功能。目前我们仍在为第一个目标而努力,这条路还很长,但至少我们已经在行动。
白鲟的灭绝告诉我们,保护濒危物种必须争分夺秒。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是不可逆的损失,都会对整个生态体系产生连锁反应。让我们从”2021宣布灭绝的动物”这一沉痛消息中汲取教训,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毕竟,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未来。